學校動態
SCHOOL DYNAMIC
整理的五步驟,六習慣,七心得
幾天有位小姐妹,向我吐槽了一番,為什么房子越住越小,越整越亂。
反復收拾,反復亂,感覺休息的時間都花在整理上了。亂了整,整了亂,幾天不收拾,簡直慘不忍睹,居住空間也越來越小。
在整理這件事上,人生似乎陷入無限的循環中。相信很多小姐妹也遇到同樣問題。
所以這篇文章,我教整理五步驟,六習慣,十心得。
幫你從繁雜的家務中解脫出來,讓你輕松擁有一個整理、有序、幸福的家,讓每個家庭成員都能舒服自在地生活,并愛上回家。
“五”步驟
你是不是總在為你的家里亂找借口?
東西多,地方???沒有時間整理?家人不配合?收拾好沒多久又亂了?
所以你怎么都整理不好,不愿意開始整理。
于是,就開始找地方把東西藏起來,然后就陷入了死循環,買買買→東西多→藏起來→找不到→買買買。
其實掌握五個步驟就能輕松解決問題。
①清空
把需要整理的物品大類清空,集中在一起,這個時候你會發現,物品的數量比自己想象的多得多!要有心理準備喲,這個時候家里是最最最亂的。
②分類
按照所屬人、物品類別分類,分類清晰,往后的生活越方便;分類這個環節需要多一點耐心和時間,提高生活效率必不可少的動作~
③篩選
篩選是最直接的辦法,按照使用頻率和喜歡程度區分,直接干脆地判斷
④收納
收納是整理的一個環節,所有留下來的東西都有固定的位置,這是收納的終點。同時,考慮如何
⑤舍棄
除了扔扔扔,東西還可以有其他的歸宿。
用起來、改造、捐出去、二手賣、藏起來、送給有需要的人。
“六”習慣
當然整理好了之后依舊需要我們日常擁有好習慣,這樣才能保持長久不復亂,以下六個習慣記住喲!
①按類別整理收納
衣物類、美妝類、生活用品類等
②就近原則收納
合理安排物品的位置“易取、好收、美觀”三方面進行收納
③事先想好、決定好物品擺放或使用的位置
購買物品之前,首先決定在家中的擺放位置如果不能決定物品的位置,那就暫時不購買
④地上不放其他物品
地上盡量不放物品,保持地面干凈,拿回來的快遞、各種生活用品等不放地上
⑤視線所及的地方,只放“經常使用的物品”
廚房、浴室洗面臺等空間特容易堆積各種小物,造成紛雜的場面養成看得到的地方只放“經常使用的物品”的習慣,不常使用的物品收納起來,空間會變得格外清爽,讓心情極盡舒暢
⑥邁出第一步
當你有“自己真的有必要這么做嗎?”這種想法
時,你就已經邁出了第一步,是你為了舒適生活的開始
“七”心得
①衣服能掛,就不要疊
一般情況下整理師都是提倡,衣服能掛就不要疊!因為很多材質的衣服疊放時間久了會被壓變形,每次穿之前都需要熨燙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疊放衣服非常費時費力!
只有在衣櫥空間不夠用,或者是換季需要清理衣櫥,是可以考慮折疊。
②統一收納工具
我們在收納物品的選擇上盡量品牌集中,顏色選透明或白色,同款數量兩件以上:在外形上,選收納能力強的正方形、長方形,造型上的優選順序是開放式>抽屜式>帶蓋式,以方便最少動作拿取。最后材質一定是質感強,品質好,這樣能長時間使用。
③收納的“就近原則”
你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,與之相關的那些最常用的東西,就放在你做這件事情的位置附近。盡可能是少走一步是一步走,讓人享受到“最懶”的狀態。因此我們大家設計收納的時候,一定要遵循就近原則!
④堅持“一進一出”原則
堅持買一件物品回家,就扔掉一件舊物,這樣不僅能維持周圍物品的數量平衡,也有助于監督自己的物欲。
⑤物歸原位
在使用物品時,很多人當時為了省事,懶得再放回原處,就隨手放在一個位置,時間久了房間到處都是亂糟糟的。
⑥“斷舍離”不單只是扔物品
實際上,“扔掉物品”只是“斷舍離”的敲門磚。山下英子提倡的《斷舍離》是指:“斷,斷絕不需要的東西;舍,舍棄多余的物品;離,脫離對物品的執念?!?/span>
⑦明確收納目標
收納的精髓在于“知道自己想要怎樣的生活”。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和現在對比起來有哪些具體的差別,然后從它們開始描繪家的模樣。
“你的人生,其實就像你自己的房間?!痹俑蓛舻姆块g,不常清理就會塞滿雜物。
人生也是如此,一路跋涉,也是一個不斷承重的過程。唯有整理好自己,既是錨定好人生方向,也是為了找到最為舒適的人生狀態。